2021年以来全球铜精矿产量同比小幅增加,随着2021~2022年部分项目建成投产,铜精矿供应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整体供需较为平衡,从基本面层面对价格仍有支撑。
铜供应主要源于阴极铜冶炼,冶炼原材料一方面来源于铜矿开采处理后精矿矿石和矿粉,另一方面来源于废铜的回收处理。全球铜矿产量前五的国家分别为智利、秘鲁、中国、墨西哥和美国,其中智利和秘鲁的矿山产量约占全球的40%,其短期产量的变化将对市场供需及短期价格产生较大扰动。受疫情冲击影响,2020年铜精矿供应整体偏紧。
据ICSG(国际铜业研究组织)统计,2020年全球矿产铜产量为2,063.4万吨,同比仅增加0.3%。2021年以来,铜精矿整体供应仍有所短缺,也是铜价走高的基本面因素之一。
但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海运交通的有序恢复,企业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铜价整体的上行和较好的盈利预期使得行业的资本开支维持正常水平,主流铜企较大在建项目相继投产释放产能,铜精矿短缺量较上年收窄。
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铜精矿产量同比增长3.1%,安泰科预估全年产量为2,120.5万吨,同比增长3.36%。
从全球矿业公司的情况来看,2022年全球铜精矿供应量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动力主要来源如下:一是由于疫情影响而被迫减产或停产的铜矿项目自2021年开始陆续复产;二是原计划2020年投产或扩产的铜矿项目由于疫情推迟到2021和2022年及以后投产;三是高铜价刺激的新投产项目或扩张项目加快进度。
具体来看,2022年全球矿山新建项目及扩建项目将释放较多产能,其中紫金矿业、西部矿业、洛阳钼业、自由港及英美资源等公司项目释放潜力较大。紫金矿业的卡莫阿-卡库拉是全球特大型铜矿,目前该公司正在推进项目一期建设,一期第一序列20万吨铜精矿生产线已于2021年5月投产,一期第二序列20万吨产能将于2022年二季度投产。佩吉铜金矿于2021年6月建成投产,预计年产铜9.14万吨。
塞尔维亚紫金铜业下属4个低品位斑岩铜矿山正在推进技改工作,完成后将实现矿山产铜12万吨。紫金矿业下属巨龙铜业驱龙铜矿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末建成投产,达产后其年产铜将达到16万吨。西部矿业的玉龙二期改扩建项目于2020年12月投产,新增产能10万吨,预计2022年将实现满产。
洛阳钼业正在推进TFM技改和KFM开发项目,TFM技改完成后将增加铜产能20万吨,KFM投产后将使得公司矿产铜总产能提升至50~60万吨。自由港(Freeport)的Lone Star 9万吨矿产铜项目于2020年四季度投产,未来产能将逐步释放;格拉斯伯格矿(Grasberg)完成地上转地下的衔接后,2022年扩产继续修复产能预计达13万吨。
英美资源的大型铜矿Quellaveco将于2022年三季度投产,投产后产能将达到23.3万吨。根据不同市场机构的预测,2022年全球市场将新增矿山产铜产量为90~110万吨。但由于上述项目资本开支计划较高,对企业资金平衡提出较高挑战,考虑到全球疫情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高铜价对新增产能刺激的滞后性,新建和扩产项目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国内铜储量相对短缺,加上铜矿石平均品位不高,原料供应已成为制约我国铜产量的瓶颈;且大型矿山随着开采年限增长,面临储量减少、开采深度增加等问题。因此中国铜供应主要源自进口铜精矿,少量通过国内矿山实现供给,对外依存度高的局面长期存在。
中国铜矿产量居世界第三,但中国铜消费量同样可观,中国铜精矿自给率自2011年持续走低,进口铜精矿持续增长,进口依赖度逐步增强。据安泰科预估,2021年中国铜精矿产量约170万吨,进口量约590万吨,自给率22.4%。
从国内铜冶炼厂使用原材料来看,由于铜精矿加工费持续下降,及满足“双碳”政策下低碳排放的需求,很多铜冶炼厂通过增加采购废铜和粗铜来替代铜精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中国进口铜废碎料达169.3万吨,同比增长79.6%,亦对铜供应端产生影响。
2021年全球精炼铜供应亦实现增长,但国内拟扩产冶炼项目相对较少,预计到2022年精炼铜供需平衡实现改善。
从全球精炼铜供应变化情况来看,其供应主要取决于铜矿的供应。2021年以来铜精矿供应有所增加,叠加铜价提升带来的盈利预期,预估2021年全球精铜产量为2,416万吨,同比增长3.1%,与需求相比仍呈少量供应过剩态势。据ICSG统计,我国铜粗炼产能占全球42%,精炼产能占全球38%,目前精炼铜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国内精炼铜产量为1,049万吨,同比增长7.4%,增速基本持平。2021年上半年冶炼加工费虽然处于地位,但由于硫酸价格较高,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冶炼厂盈利能力尚可。2021年下半年企业检修力度环比上升加上局部地区限电持续制约产量增加,但受益于加工费及硫酸价格上升,企业开工率进一步提升,全年精炼铜产量保持增加。
从冶炼产能扩张来看,尽管年内仍有一些新项目拟投入运营,但本轮中国冶炼厂产能扩张(2018~2022年)或已接近尾声,资源瓶颈、利润约束、环保限制或将对产能扩张将产生更强的阻力。在精炼铜产量增幅放慢且需求有支撑的背景下,安泰科计到2022年精炼铜供需平衡为61万吨,较2020年的149万吨大幅改善。
2021年以来铜加工费有所回升,头部冶炼企业利润将有所增厚,信用质量有望持续提升。
由于南美在2021年初因天气原因,港口装运发货受阻,导致铜精矿供应急剧趋紧,4月初铜现货加工费一度跌破30美元/千吨和3.0美分/磅的水准。后期随着供应的逐步恢复,加之国内冶炼厂降低进口铜精矿的承诺声明1并持续加大粗铜和废杂铜等原料的使用力度,铜精矿现货加工费一路回升,三季度末最高市场曾有70美元/吨和7.0美分/磅以上的报价出现,此后略有回落,但也维持在60美元/千吨和6.0美分/磅以上。
2021年12月16日,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中国铜业、金川集团与Freeport确定了2022年铜精矿长单加工费(TC/RC)为65美元/6.5美分,较2021年上涨5.5美元/0.55美分,结束了2015年以来加工费逐年下降趋势,叠加2021年以来硫酸价格的大幅回暖,冶炼厂盈利能力提升,头部企信用质量有望持续提升。不过头部企业的谈判价格为Benchmark价格,冶炼厂实际赚取的加工费与其仍有一定差距,弱资质企业享受谈判价格上升的边际效应有所减弱。
整体来看,2021年以来全球铜精矿供应缺口有所收窄,但疫情和海运仍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支撑全年价格重心上移的因素之一,预计2022年铜精矿产量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这对TC/RC走势形成一定支撑,冶炼厂信用水平有改善预期。国内精炼铜供应仍过剩,但随着消费量的增加,目前,供需两端基本达到了动态平衡,预计中长期供应端与需求端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背离,基本面存在价格韧性。
铜是国民经济的上游行业,市场对于铜仍保持较为坚挺的需求,特别是在光伏、新能源等领域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铜需求端对应的下游行业较为分散,实际表观消费量难以直接从下游倒推,需以铜的产量和进口量表示消费量。铜行业等有色企业难有类似煤炭的核心下游,结构较为分散的下游需求的分析仅能作为铜行业需求趋势的指引,难以直接对其进行量化。
中国为全球第一大铜消费国,占比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59%,预计未来将维持在55%以上。根据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数据,2020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2,483.2万吨,同比增长3.4%。在疫情逐步缓和和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IMF预测2021年消费量进一步增长4.5%至2,611.4万吨,国内消费量亦有望在2021年实现增长。
从宏观上来看,2021年国内经济整体发展仍保持较高的韧性,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速为5.2%。三季度以来,受疫情、自然灾害及限电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有所下行。但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为经济增长注入流动性,需求端对价格仍有支撑。
铜的下游主要以电力投资,房地产产业及相关的家电产业链和汽车制造等为主,据统计2020年我国铜下游需求中,电力占比为48%,空调占比为15%,电子产业、交通运输和建筑占比分别为15%、10%和8%。
十四五期间,能源转型带来的电力投资将使得其固定资产投资维持在较高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相关投资计划,将投资超2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电网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将有望超过6万亿元,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对铜产生的需求将保持稳健增长。
同时,为实现“双碳”政策目标,需快速发展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发挥水电的基础保障作用,减少对火电的依赖,并逐步淘汰落后火电产能。据测算,光伏发电对铜
的需求量约为5t/MW,风力发电对铜的需求量为5~15t/MW,均远高于火力发电对铜的需求量2t/MW,因此可提供一定的需求支撑。
此外,“双碳”政策鼓励通过发展储能气电等技术提升电网灵活性,以满足用电需求。铜作为高性价比的导体,在电能的生产、传输、储存、输出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因此“双碳”政策环境下,铜需求仍有一定支撑。
在当前“房住不炒”方针的指引下,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低基数的情况下,2021年房屋新开工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在上半年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但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全面收缩,同时伴随着流动性进展情况和出现和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商品房销售增速逐渐放缓,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逐步释放,下半年以来房企投资热情显著降温,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但目前政策已释放了一定的积极信号,在大城镇化背景下,房屋的新增、刚需盘、置换需求多重影响下,较大的市场容量仍将持续对房地产狭义端房屋配置及广义端下游家装产业链对于铜的需求起到支撑作用。
从空调方面来看,2021年空调产量2.18亿台,同比增长9.40%,与2019年基本持平略有增长。上游方面,地产增长并未明显下降,加之租房市场配置也有一定需求,基本盘较为稳定。下游方面,市场仍有较大基数的置换需求,另外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承担着全球需求的供应,空调整体对铜仍存在较大需求。
2021年国内汽车产量2,652.80万辆,同比增长4.80%。新能源汽车产量367.70万辆,同比增长145.60%。尽管2021年以来受缺芯问题影响,但汽车产量同比基本保持稳定,新能源汽车产量高速增长。我国汽车渗透率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未来人均汽车保有量仍有一定增长预期;随着汽车保有基数的不断扩大,更新需求不容小视。
此外,新能源汽车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将保持较快的产出增速,且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显著高于传统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增加及占比的提升,假定汽车在整体产出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汽车产业用铜量仍将持续增长。
总体来看,在疫情逐步缓和及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2021年以来全球精铜消费量整体实现增长。未来,铜在光伏、新能源等领域仍有较大需求,不过上述行业铜消费目前基数较低,其实际用铜量仍有待观察。
文章来源 | 中诚信国际
吕卓林,霍 飞